公元685年陰歷正月,61歲的武則天改元垂拱,取“垂衣拱手,無為而治”之義。說白了,她是想放松一下高度繃緊的神經(jīng)。
在過去的一年里,武則天經(jīng)歷了太多驚心動魄的事件:先是發(fā)動政變,廢黜中宗李顯,同時擁立睿宗李旦,旋即將其軟禁;接著又誅殺宰相裴炎,并對滿朝文武實施了一場政治清洗;最后又發(fā)動三十萬大軍平定了徐敬業(yè)叛亂……做完這一切,武則天覺得自己真的需要好好放松一下。更何況,在對女皇之位發(fā)起最后的沖刺之前,她肯定也需要養(yǎng)精蓄銳,儲備足夠的能量。然而,剛剛稍一放松,武則天就產(chǎn)生了某種煩惱,某種難以啟齒的煩惱。
高宗李治在整個后半生中天天與病魔廝斗,自然難以盡到丈夫的義務(wù)。一方面自己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合法丈夫又是個中看不中用的擺設(shè),武則天的郁悶可想而知。盡管這幾十年里紛繁復(fù)雜的政治斗爭轉(zhuǎn)移了武則天的大量精力,但這并不等于說她的這種私密需求會自動從生命中消失。
所以,武則天在帝國的廟堂上征服所有峨冠博帶的男人之后,自然就會產(chǎn)生另一種沖動—在一些別樣的場合征服一些別樣的男人。比如在她那空曠寂寞的寢殿里,在她那鎦金鑲玉的床第之上,武則天需要另一種男人讓她享受另一種征服的快感。
這種男人就叫面首。
而中國歷史上最牛的面首薛懷義,就在這時候走進了武則天空曠寂寞的寢殿……
從小貨郎到武則天首席男寵
在成為史上最牛的面首之前,薛懷義不叫薛懷義,而叫馮小寶。小寶最初的職業(yè)是在洛陽的街頭打拳頭賣膏藥,掙幾把銅錢聊以糊口,其境遇僅僅強于乞丐。
最先慧眼識“英雄”的女人是千金公主府上的一個侍女。某日從熱鬧的坊間經(jīng)過,這個目光如炬的侍女一眼就瞥見了小寶那裸露在陽光下的黝黑強健的肌肉。這驚鴻一瞥不禁讓這個侍女芳心蕩漾,于是偷偷把小寶帶進公主府邸。但是紙包不住火,終于有一天,年逾七旬的千金公主帶著沖天的怒氣一腳踹開了侍女的房門。
盡管眼前的一幕齷齪不堪,可公主的目光還是被小寶的身軀牢牢吸引了,以至于滿腔怒火瞬間化為烏有。
于是這場捉奸行動就有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結(jié)局。千金公主毅然“沒收”了侍女的玩伴,如獲至寶。本欲從此秘不示人、獨自享用,可轉(zhuǎn)念一想,太后威權(quán)日盛一日,卻只能夜夜獨守空房,不如將小寶慷慨轉(zhuǎn)贈,以博取太后歡心。
于是,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無私精神,千金公主悄悄把馮小寶領(lǐng)進了太后的寢殿。對于這份暗中渴望已久的特殊禮物,武則天自然是歡喜笑納了。
至此,洛陽街頭賣藝為生的馮小寶,搖身一變就成了太后的枕邊新歡。當(dāng)然,突如其來的巨大榮寵一開始還是把馮小寶撞擊得頭暈?zāi)垦、無所適從,不過他很快就適應(yīng)了角色,畢竟前面的兩度艷遇已經(jīng)壯了他的膽子。
武則天意識到小寶對她已經(jīng)不可或缺,所以決定對他進行包裝,以便長期留在身邊。她讓小寶出家為僧,取名懷義,并讓他當(dāng)上了千古名剎白馬寺的住持。小寶從此自由出入宮禁,美其名曰在宮內(nèi)道場誦經(jīng)念佛,實則天天與太后切磋“陰陽之道”。此外,鑒于小寶出身卑微,武則天就讓他認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為族叔,改姓為薛。
驕橫跋扈招人妒
從此,窮酸卑賤的馮小寶就變成了當(dāng)朝第一大紅人薛懷義。他私自剃度了一幫小流氓當(dāng)和尚,每天騎著高頭大馬,前呼后擁著在洛陽城里呼嘯來去。無論官民,見了他都要繞道走,躲避不及就被當(dāng)街暴打,打不死算走運,打死了活該。滿朝文武和名流政要,見到薛懷義都要尊稱“薛師”,并且匍匐禮拜,就連當(dāng)紅外戚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也要對他執(zhí)僮仆禮,為其牽馬執(zhí)轡,極盡阿諛諂媚之能事。
薛懷義把洛陽城鬧得雞飛狗跳,老百姓深受其害,各級官府又沒人敢管,右臺御史馮思勖實在看不過眼,多次將薛懷義的手下逮捕法辦。薛懷義恨之入骨,就找了個機會把馮思勖堵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命手下大打出手,直到把馮思勖打得奄奄一息才揚長而去。
但是,也不見得所有人都治不了這個驕橫跋扈的面首。有一次,薛懷義就狠狠地挨了一回教訓(xùn)。
那天薛懷義帶著嘍啰大搖大擺地進宮,剛好在宮門口碰見宰相蘇良嗣。唐代的宰相歷來地位尊崇,號稱“禮絕百僚”,自然不會給這個憑借床上功夫而耀武揚威的男寵讓路;而薛懷義驕橫慣了,也沒把宰相蘇良嗣放在眼里。于是兩隊人馬互不相讓,就在宮門口僵持著。蘇良嗣勃然大怒,心想這該死的男寵簡直欠抽,隨即命手下把薛懷義抓過來,當(dāng)場噼噼啪啪給了他幾十記耳光。薛懷義的嘍啰一見宰相發(fā)威,又見對方人多勢眾,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的老大被抽。
薛懷義自從入宮以來,何曾受過此等羞辱?
他又急又惱,當(dāng)即捂著火辣辣的臉頰跑到武則天面前哭訴,口口聲聲要太后為他做主。武則天充滿愛憐地撫了撫薛懷義的臉頰,然后慢慢收回了手,淡淡地說了一句:“懷義你也不要太張揚了,以后進出都走北門吧,南門是百官和宰相出入的地方,你何苦去招惹他們?”
薛懷義一臉愕然地看著武則天,既懊惱又沮喪,好長時間沒有回過味兒來。
挫折往往能使人更快成長。也許正是蘇良嗣的幾十個耳光打醒了這個淺薄無知的男寵,所以薛懷義才會化悲憤為動力,在未來的日子里轟轟烈烈地干了幾件名留青史的事情。
修建萬象神宮
從垂拱四年開始,武則天就以雷霆萬鈞之勢拉開了武周革命的序幕。
作為改朝換代的重要標(biāo)志,這一年歲末,一座中國歷史上氣魄最為宏偉、造型最為獨特的政治建筑在洛陽的正中心落成。
這座建筑稱為明堂,是天子祭祀上天、宣明政教的處所,也是歷代皇帝順應(yīng)天命、統(tǒng)治萬民的權(quán)威標(biāo)志,在古代中國的政治生活中歷來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名副其實的“上層建筑”。因此,歷代天子都把明堂的建造視為一項激動人心的偉業(yè),甚至比封禪泰山更讓他們心馳神往。僅就隋唐兩朝而言,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都曾有過建造明堂的動議,但最終都因各種原因未能如愿。
而今,一座屬于武則天的明堂終于巍然聳立在天地之間!
武則天為它取名“萬象神宮”。
萬象神宮高2 94尺,用今天的標(biāo)準(zhǔn)換算,差不多9 0米,是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兩倍,相當(dāng)于今天的2 5 層樓那么高。整座建筑分為三層:下層為方形,象征四季;中層象征十二時辰,層頂四周雕飾著九條金龍,共同托起一個圓蓋;圓蓋之上,就是明堂的最上層,象征二十四節(jié)氣,上覆圓形寶頂,寶頂上赫然聳立著一只高達一丈的鐵鳳凰。鳳凰周身涂滿黃金,傲然屹立于明堂之巔,高聳入云,展翅欲飛。在蔚藍的蒼穹和燦爛的陽光下,九條金龍眾星捧月地托著這只聳壑凌霄的金鳳凰,其驚世駭俗、離經(jīng)叛道的政治姿態(tài)足以讓天下臣民瞠目結(jié)舌,亦足以讓海內(nèi)宿儒氣極吐血!
這就是武則天推倒萬世、“自我作古”的傲然氣概!她拋棄了自古明堂“茅宇土階”的簡陋形制,沖破了儒家文化男尊女卑的思想藩籬,在男權(quán)至上的古代中國毅然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全屬于女人的政治圖騰!
為了慶祝萬象神宮的落成,同時為了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盛德大業(yè),武則天就在這座嶄新的殿堂中大宴群臣,并特許普通百姓入內(nèi)參觀。與萬象神宮同時落成的,還有坐落于北面的“天堂”,堂中供奉一尊巨型佛像。據(jù)說這座宗教圣殿的規(guī)模比明堂更加雄偉,殿高五層,站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
而主持修建這兩項空前絕后的歷史性工程的人,就是薛懷義。
他因此功勞,被武則天拜為左威衛(wèi)大將軍,封梁國公。
助武登基
載初元年(6 8 9年),武則天為了打造女主天下的政治輿論,就授意薛懷義在佛經(jīng)中為她尋找理論依據(jù)。薛懷義當(dāng)仁不讓,立即組織和尚法明等人,一頭撲進經(jīng)藏之中,苦苦尋找佛經(jīng)中有關(guān)女主天下的記載,終于沙里淘金地找到了他們需要的經(jīng)典。隨后,薛懷義等人又在舊譯本的基礎(chǔ)上雜糅新說、附會己意,炮制出了武周王朝的佛教圣典—四卷本的《大云經(jīng)》及其注疏。薛懷義等人在經(jīng)疏中盛言,神皇武則天乃“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
《大云經(jīng)疏》一出爐,武則天就迫不及待地頒行天下,命各州都要建一座大云寺,各寺收藏一部《大云經(jīng)疏》,并且號召各地的高僧大德升座講解,務(wù)求讓天下臣民深刻領(lǐng)會《大云經(jīng)疏》的精神。
一時間,東起渤海,西至蔥嶺,南抵交趾,北至大漠,一座座大云寺拔地而起,一場場貫徹朝廷精神的講經(jīng)法會如火如荼地展開,《大云經(jīng)疏》成了人人必讀的“紅寶書”,女主天下的政治輿論被一步步推向了高潮……
永昌元年(6 8 9年),亦即武則天稱帝的前一年,東 突厥的骨咄祿可汗縱兵入寇,薛懷義又以左威衛(wèi)大將軍的身份出任新平道行軍大總管,率軍二十萬北上抗擊突厥。也是他運氣好,一路上沒遇到突厥主力,只碰上了一些散兵游勇,薛懷義不費吹灰之力就蕩平了東 突厥的小股部隊,而后一路進至單于臺,在那里勒石記功,隨后班師凱旋。
得勝還朝時,薛懷義別提有多風(fēng)光了。武則天不但笑容滿面地為他接風(fēng)洗塵、設(shè)宴慶功,而且加封他為輔國大將軍、柱國,賜帛二千段。天授元年(6 9 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又進封他為右衛(wèi)大將軍,賜爵鄂國公,可謂權(quán)傾一時、榮寵備至。
延載元年(694年),東 突厥骨咄祿之弟默啜即位為可汗,再度縱兵入寇。薛懷義又受命出任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兩位當(dāng)朝宰相李昭德、蘇味道分任他的長史和司馬,麾下有契苾明、曹仁師、沙叱忠義等18位赫赫有名的將領(lǐng),擺出了一個異常強大的北征陣容,足見當(dāng)時薛懷義在軍隊中的地位之高。此外,宰相李昭德雖說是朝中出了名的硬骨頭,就連武承嗣和來俊臣都要怕他三分,可就因為和薛懷義議事之時拂逆其意,就被薛懷義狠狠地抽了一頓鞭子,李昭德也只好惶懼請罪,不敢有半句怨言。
所有這一切,無不讓薛懷義的自信心極度爆棚。
可就在大軍出征前夕,前方忽然傳回戰(zhàn)報,說突厥軍隊已經(jīng)撤回漠南了。
北征就此取消。但是薛懷義卻頗有一種不戰(zhàn)而勝的自豪。因為在他看來,突厥人肯定是懾于他的威名,所以沒等他出征就嚇得屁滾尿流、逃之夭夭了。
不管薛懷義的這種想法僅僅是自戀,還是事實,總之到了這一年,薛懷義不僅觸及了他個人事業(yè)的巔峰,而且儼然已是武周王朝屈指可數(shù)的棟梁之一(起碼他本人是這樣認為的)。
由于薛懷義自認為已經(jīng)成功實現(xiàn)了職業(yè)轉(zhuǎn)型,他對于“面首”這份工作自然就不放在眼里了,其敬業(yè)精神大打折扣。他大多數(shù)時候都待在白馬寺里,不再像從前那樣動不動就往宮里跑,更不會成天在街上橫沖直撞、打架斗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