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萬物以養(yǎng)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民奉萬物以養(yǎng)君,君無一仁以報民!”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民非牛馬,孰能無愛!”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君非民父,民非君子,君民者,魚水也!”
“君代天而牧民,當(dāng)為民逐水草、驅(qū)虎豹!”
“虎毒不食子,君暴總虐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為君者,當(dāng)為人民服務(wù)!”
對于本次《論語》中的金句,天下人大致是贊譽的。
畢竟天下諸侯國有一個算一個,總共才多少國君,他們能發(fā)出多少聲音?
而在國君之下,是十倍的宗親,百倍的貴族,千倍的士族,以及萬倍的民眾。
限制君王權(quán)力,這是宗親、貴族、士族共同的心愿。
沒有人希望君王可以一言決生死,尤其是決定自己的生死。
還有一個原因是,周天子的權(quán)力都被削弱到不出王畿了,更何況國君。
只是如何限制君權(quán)?
別說干,就是說都不能說,提都不能提。
誰提誰死!
現(xiàn)在,《論語》給了眾人冠冕堂皇的理由。
“國君啊,只有楚人那種蠻夷才喜歡虐民、害民,咱不能跟楚國一樣啊,咱得好好為人民服務(wù)啊。”
“國君啊,你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老楊君那樣的人吧?”
“國君啊,你再這樣下去是要上《論語》的!”
無論諸國君王會不會有所改變,總之,口號該喊還是要喊的,目標(biāo)該定還是要定的。
一個國家最可怕的不是定了目標(biāo)不去實現(xiàn),而是連喊口號的心思都沒有了。
強盜蒙著臉搶劫,說明他還有羞恥之心,說明這個國家還有王法。
可如果強盜不蒙面了,開始明火執(zhí)仗掠奪,這個家國走到盡頭了。
對于《殖民說》,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熱衷研究,奉若經(jīng)典。
無論何時,傳宗接代都是最樸素的愿望,兒孫滿堂更是最平淡的幸福。
君王希望自己子嗣眾多,江山穩(wěn)固。
嬪妃也希望母憑子貴,生出嫡子繼承家業(yè)。
尤其是各國聯(lián)姻,大國后宮都是“萬國造”,對于后宮而言,自己的孩子繼承王位,自己地位穩(wěn)固不說,母國也勢力增強。
怎么生孩子,怎么生出更優(yōu)秀的孩子,怎么保障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這就是必修課。
毫不客氣的說,最優(yōu)秀的女人只在兩個地方——青樓和后宮。
青樓中的女子,尤其是那些頭牌、花魁,都是要臉蛋有臉蛋,要身段有身段,而且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樣樣精通,比之大才子之流不遑多讓。
很難想象,這么多優(yōu)點和特長會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后宮中的女子,就更不用說了,尋常人進去都活不過三頁。
佳麗三千,后位卻只有一個,大逃殺能吃到雞的,哪一個是傻白甜?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國君一大家子都鉆研《殖民說》,那些奸佞之臣還不得挑燈夜讀?
要是國君提問,自己說不上來,還怎么當(dāng)國君的近臣?
尤其是晉國趙氏這種急著生孩子的家族。
上次的《馬政》令趙無恤在北地大放異彩,趙簡子有種直覺,《殖民說》肯定也會重新照耀趙氏。
民間同樣如此。
對于生兒子這種事,老百姓是最執(zhí)著的。
哪怕到了21世紀(jì),依舊有一大群人到處打聽生兒子的“偏方”,買陰轉(zhuǎn)陽的“妙藥”,更何況是重男輕女的古代。
但是也有許多有識之士看到了《殖民說》的長遠利益,比如秦國。